法制网特约评论员 陈锐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性,缺乏真实性则新闻危矣。假新闻是新闻的天敌,它以新闻的面目出现,实则毁坏新闻的公信力,扰乱正常的新闻传播秩序,所以对假新闻必须采取人人喊打的零容忍态度。
近日,中央宣传部在京召开持续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此次专项行动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10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重点打击新闻单位及其人员的新闻违法活动、各类网络传播平台及公众账号的非法新闻活动以及社会组织与个人的非法新闻活动。
针对新闻单位及其人员的新闻违法活动,是其中的打击重点,由于各新闻单位对自身及所属人员的严格约束性,近年来这方面违法违规事件较少。从现有案例来看,一些不法组织和个人冒充新闻媒体的名义发布传播信息,特别是假借新闻监督之名,行敲诈勒索之实,严重干扰了正常的传播秩序。这是网络兴起后非法新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因为有了网络之后造假更容易、违法成本更低,比如注册假网站、认证假账号以假媒体、假记者身份行骗,因此对此非法新闻活动,不仅需要依法惩治违法组织和个人,也需要对注册、审核和认证环节出现的漏洞进行问责,从源头上封堵非法新闻活动。
各类网络传播平台及公众账号的非法新闻活动,应该是打击假新闻专项行动的重中之重,因为这类假新闻不仅数量多,形式上也更加隐蔽。它们以流量和经济利益为导向,以编造耸人听闻、煽动情绪、离奇古怪的内容并搭配标题党,成为假新闻传播的主要形式。显然,让网民自己去识别和判断发布者是否具备新闻采集和发布资质过于困难,不要说普通网民,就连经过专业训练的新闻院校学生甚至新闻工作者,有时也难免掉进假新闻的陷阱中。
除此之外,此类假新闻的生产主体已经呈现出组织化的特征,从现有案例来看,一些公司在多个平台注册多个账号形成矩阵,相互支撑有组织批量化地生产和贩运假新闻,因此打击此类非法新闻活动,是净化新闻舆论环境、优化新闻传播秩序的关键战役,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发挥整体效能,充分运用监管手段、政策工具、法律武器,构建齐抓共管、标本兼治、一体推进的工作体系和机制,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以假新闻为突出表现的各类非法新闻活动,其本质是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以流量和利益为衡量标准和最终目的,因此,假新闻注定与公众利益和人民立场背道而驰,所以向假新闻开战是民心所向。
公众苦假新闻久矣,此次打击非法新闻专项行动要求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优先处理项,正是以人民利益为导向、抓住突破口的重要手段,希望整个社会能形成对假新闻人人喊打的声势,让非法新闻活动无处遁形,打赢这场假新闻歼灭战。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