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断演化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安溪县采用“非常手段”,探索形成“党政主导、公安主责、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治理模式
一些村民看到邻居或朋友通过诈骗盖起豪宅、开上豪车,因攀比受到诱惑。个别人员到境外参与诈骗,团伙成员是亲戚、乡邻的不在少数
进一步压实相关方面主体责任,通过大数据手段强化技防,提供就业岗位引导年轻人远离电信诈骗犯罪,治标更治本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郑良 王成
驱车进入福建省安溪县魁斗镇,不时能看到路边“积极营造全民反诈浓厚氛围”“打击电信诈骗共享美好家园”等反诈宣传标语。
魁斗镇是曾经的电信诈骗重点乡镇。近年来,随着魁斗镇二手车批发市场、家具批发市场、藤铁工艺园等不断发展,大批诈骗前科人员走上自食其力、诚实劳动的道路,当地连续多年实现电信诈骗窝点清零。
魁斗镇的治理之变,是安溪县持续20余年向电信诈骗宣战的缩影。作为国内最早出现电信网络诈骗的地区之一,安溪县对电信诈骗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强化党政主导、综合治理。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发现,消弭不良价值观影响、阻断犯罪代际传播,需久久为功。受访基层干部和公安民警建议,以202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施行为契机,压实金融、电信、网信、市场监管等方面主体责任;疏堵结合,紧盯重点人员教育转化,从源头铲除犯罪滋生土壤。
“杀猪盘”骗局 勾建山图/本刊
“非常手段”应对诈骗升级
上世纪90年代末,安溪县先后经历了诈骗人员在本地偏远乡村、大山深处设立窝点,到转至外省、外市,再到转至东南亚等境外地区三个阶段。
安溪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李东强说,最初少数偏远乡村村民利用短信群发器、拨打电话等,发布“刮刮卡中奖”“六合彩特码”等虚假信息,诱骗受害者向指定账户汇款。后来诈骗人员利用通信、互联网、金融等技术手段,远程实施“冒充公检法办案”“杀猪盘”“兼职刷单”等形式诈骗,打击治理难度增大。
面对不断演化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安溪县采用“非常手段”,探索形成“党政主导、公安主责、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治理模式。
一是,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作为“一把手工程”。“多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是每次县委常委会会议固定议题。”安溪县委书记吴毓舟介绍,县委县政府成立“打防办”,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乡镇分管领导、派出所所长“四位一体”责任捆绑,将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列入绩效考评、综治考评和乡镇部门主官述职评议内容,对工作滞后乡镇黄牌警告、挂牌整治,相关责任人从严问责。
二是,以专业化打击、大合成作战提升打击质效。李东强说,本世纪初,安溪县公安局就从各警种抽调警力建立打诈专业队,构建常态化的专案经营、集中清查、巡逻设卡、网上追逃等工作机制。
此后,成立全国首家公安、银行、通信部门入驻的县级反诈骗中心;近年来,还建设大合成作战中心,打造集紧急查询、封堵止付、分析研判、预警宣传、人员管控、精准打击等为一体的反诈骗作战平台。
“20多年来,仅泉州、安溪警方抓获的安溪籍涉诈嫌疑人就达上万人,绝大多数被判处实刑。”当地某受访一线公安民警说。
三是,发动群众参与,打响反电信网络诈骗“人民战争”。记者在长卿、魁斗等重点乡镇了解到,当地2006年在各村成立巡防队,镇村干部、公安民警带领巡防队一起常态化巡山,摸排诈骗窝点。近年来,针对诈骗分子转移到境外设立窝点的情况,镇村干部和巡防队员挨家挨户摸排信息,对滞留境外重点国家的人员逐一造册,按照风险等级划分黑、灰、白三份名单,逐一确定责任人攻坚劝返。
四是,营造“电信网络诈骗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2021年7月,安溪县出台整治电信网络诈骗“十三个一律”措施,包括拆除违章建房、限制嫌疑人所在村居(社区)申请财政补贴及个人建房申请等。
警惕不良价值观余波
违法成本低、犯罪收益大等因素,导致安溪县电信网络诈骗滋生蔓延的土壤尚未彻底铲除。
目前,仍有部分安溪籍人员滞留东南亚等重点国家,有的是受利益驱动去“淘金”,却被骗到诈骗窝点拘禁,被迫每月完成诈骗“业绩”;还有的成了诈骗团伙骨干甚至幕后“金主”。
一方面,不劳而获的错误认识仍有影响。记者采访了解到,诈骗团伙通过社交媒体发布“淘金一夜暴富”“高薪务工”等短视频,渲染纸醉金迷的生活,少数年轻人看到招聘广告后铤而走险。
多位基层干部坦言,一些村民看到邻居或朋友通过诈骗盖起豪宅、开上豪车,因攀比受到诱惑。个别人员到境外参与诈骗,团伙成员是亲戚、乡邻的不在少数。
另一方面,电信网络诈骗作案手段翻新,斩断诈骗犯罪链条面临新挑战。
“比如,当前诈骗分子在网上购买境外流量卡,用境外卡注册、登录境外非法软件,通过公民个人信息买卖、买卖银行卡、雇佣境内人员等协助实施诈骗;诈骗资金流转广泛使用虚拟货币,给全链条打击,特别是铲除幕后‘金主’带来一定难度。”安溪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教导员郑子璐说。
综合治理斩断代际传播
受访基层干部建议,进一步压实相关方面主体责任,通过大数据手段强化技防,提供就业岗位引导年轻人远离电信诈骗犯罪,治标更治本。
首先,细化落实相关政策法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提出金融、电信、网信、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履行监管主体责任,还需在实践中落实落细。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虚拟运营商、固定电话号码、境外电话号码等通信流的治理力度,通信运营商健全预警模型,切断诈骗分子“吸粉”引流渠道。
二是,金融机构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对资金异常交易、网银IP在境外风险地区等情况实施临时管控,延时到账。
其次,强化技防,通过大数据筛查建立模型,从严管控涉诈“信息流”。去年以来,泉州公安机关联合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福建省通信管理局,自主研发建设互联网诈骗防范拦截“清源”系统,精准识别、实时监测、自动拦截涉诈网站、App在境内“落地”,从源头阻断群众接触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涉诈信息,诈骗警情数、群众被骗财产数有所下降。
再次,疏堵结合,引导年轻人走上正道。安溪县县长刘永强介绍,针对诈骗前科人员、劝返人员人数多,重新犯罪风险大等问题,安溪县3所职业技术学校提供电商、茶叶、藤铁工艺等免费技能培训,不少涉诈前科人员有了正当职业。
“学校每年免费招收初高中毕业生1500人以上,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安溪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校长林曲尧说。
扎实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真正铲除犯罪滋生土壤。吴毓舟说,未来安溪将继续推动藤铁工艺、电商、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让当地群众能够就近就业、就近致富,彻底斩断诈骗代际传播。